苏州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10月集中研修活动在木渎中学举行
10月14日、15日,由程振理领衔的苏州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10月集中研修活动在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举行。
本次研修活动围绕“基于新课标的统编教材教学样态”这一主题展开,主要安排了学员读书与论文写作调研、专家讲座、公开课展示、专家评点微讲座、课程基地文化体验等环节,形式多样,满足了学员发展自我的需求。
10月14日下午,行政楼三楼会议室济济一堂,工作室领衔人程振理老师对学员近期读书与论文写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学员们就近期所读的教育教学类书籍杂志一一进行汇报,并把发表的论文内容做简要介绍。程振理老师表扬了学员严爱军,鼓励学员们要像他学习积极撰写高品质论文,继续保持阅读教育类图书的浓厚兴趣,支持学员们积极主动地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主编王建锋面向学员们开设专题讲座“名刊主编面对面——语文期刊论文写作与投稿”。王主编以丰富详实的案例,来阐述论文写作要巧选切入点、提炼课堂教学的创意设计、以独特视角来解读统编教材等。
10月15日上午,四位学员开设了公开课。苏州中学的陈海艳老师开设了文本细读课《故都的秋》。陈老师以“江南的秋”为切入点,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感受,进入对文本的解读。她借助改写原文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独特的语言风格,玩味郁达夫笔下清静、悲凉的秋景,解读作者别具一格的审美趣味。
吴江汾湖高级中学的李悦老师执教《拿来主义》。课堂伊始,李悦老师介绍了课文的背景知识,然后围绕“‘拿来主义’的含义”这一问题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接着以“怎么拿来”让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在“破”与“立”中将学生引入深入的思考,让学生得以品味鲁氏语言的“嚼劲”。
昆山市柏庐高级中学的季敏老师执教《记念刘和珍君》。她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讨作者对刘和珍、反动派以及苟活者的情感态度,揭示鲁迅写作的深层用意:关注每一个生命的价值。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的李耀辉老师开设了《百年孤独》(节选)公开课。本堂课尊重学生阅读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原初体验,以模仿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给课文拟回目为起点,紧紧围绕“马孔多变了样”,勾连变化前后的得出它由原始乌托邦开始向现代文明社会演进的结论,再让学生解读外乡人丽贝卡对马孔多的影响,进而概括不同人面对“失眠症”的不同反应,理解外来文明冲击下的马孔多患上“失眠症”看似偶然实则具有必然性,最后引领学生深度思考集体失忆的象征意味以及“集体失语”导致的拉丁美洲的深层孤独。
在学术交流中心希文讲堂,来自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的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王克章对李悦和季敏的课进行点评。他称赞两位老师教学设计清晰,结构分明,凸显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随后,王老师开设了以“作者到读者,建构与解构”为题的微讲座,他解释了“线性文本”和“超文本”两个基本概念以及三种建构文本的结构类型。他认为老师们要拆解了课文的结构,知晓教材体系和编者意图,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大单元,从“情境”入手。
来自新区实验中学的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张长松点评了陈海艳和李耀辉两位老师的语文课。他这样评价,“听两位老师的语文课是一种享受,两位老师都基于新课标的要求下,把核心素养、任务群和情境揉进课堂,用最自然的样态展现了最好的课堂。陈海艳老师这堂课注重体悟和表达,在任务设置上做到了课前和课后的联结,文本体悟上做到文内和文外的交融,语言表达上书面和口头的结合,情感体验上做到作者和读者的对话。而李耀辉老师的这堂课做到了“轻”、“精”、“深”、“引”。重文轻教,轻轻举起厚重的文本;精选精读,选准角度围绕“马孔多之变”来展开;深入挖掘,探究魔幻表面所深藏的现实;引片入整,借助片段来引起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
中午,在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刘启新老师的介绍下,导师、学员们走入校史馆和“范仲淹思想教育课程基地”,了解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的办学历史、范仲淹的“义田”所在地,欣赏诗文碑刻、碑拓,感受范仲淹博大的教育思想和宽广的家国情怀。
工作室领衔人程振理老师全程主持研修活动,对应邀专家的精彩讲座给予感谢,对研修活动组织校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的精心安排给予谢意,对学员克服困难、冒雨前来 参加研修活动给予肯定,并围绕研修活动主题“基于新课标的统编教材教学样态”提出 期待,一要坚持学生立场,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二要加强设计思考,突出课堂教学 思维含量,三要坚守语文本位,依托语言思维体悟文化审美。程老师还建议学员加强学 术著作阅读,注重实践案例积累,进而归纳梳理教学范式,尝试提炼教学主张,积极撰 文投稿发表,坚持积淀教研成果。
研修活动在充实厚重、激昂愉悦的氛围中圆满结束。与会老师纷纷表示,亲 近名师、聆听大咖,深受启发,收获颇丰,定将梳理认知、自我反思并改进教学实践, 助力自我专业提升。
下午,著名语文专家、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余党绪老师为学员开设了题为“以批判性思维为基点,构建新的学习方式”的讲座。余老师从新课改谈起,精准分析了学生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要以思辨构建新的语文学习方式。余老师以 “活生生”“活泼泼”的教学案例,生动解析了批判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高质量运用,并提出:思维永远是教学的焦点,要有目的的思考,有逻辑的思考,有品质的思考,有创造的思考。
这些讲座高屋建瓴,发人深省。讲座结束后,学员们还沉浸其中,对专家们反复提及的“情境”、“任务”、“思辨”、“大单元”这些核心概念进行深入思考,并在未来教学中自觉去践行新课标凝练的新理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